热点要闻

我校举办“2018年第一届多维视角下句法-语义-韵律研究高层论坛”



128-9日,由我校外国语学院主办的“2018年第一届多维视角下句法-语义-韵律研究高层论坛”在曲阜成功举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4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共同探讨多维视角下句法-语义-韵律的发展研究。我校党委副书记马善军、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辉教授分别致开幕辞,本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院长秦洪武主持。

在第一场主旨发言中,来自北京大学的袁毓林教授认为,人们对特定词语和构式的语义理解是基于社会互动文化和实践经验的,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形下,基于概念结构分析和研究语法现象,能够让我们透过语言这面棱镜窥探到人们的思维本质和情感体验;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亦鸣教授从神经语言学角度出发,他认为,诗歌文本使读者有意识地知觉诗歌语言结构所具有的文本语言模式。这种诗意性功能的焦点是文本中语言符号之间的内部联系,表现出诗歌体裁具有的结构规则的投射,即相似性、规则性、重复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潘海华教授认为,汉语中最典型的全称量化算子是量化副词“都”,然而不少学者持不同观点,将“都”看成最大化算子或事件加合算子,或者“都”表达反预期、穷尽性、排他性和相对大量;来自南昌大学的陆丙甫教授从语序、节律、形态角度,强调“语义靠近象似性”“可别度领先象似性”是决定语序最重要的两条动因。当两者结果一致时,结构体语序稳定,节律紧凑,形态标志少。不一致时,呈现相反结论。下午,三个专题讨论小组围绕论坛主要议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在次日第二场主旨发言中,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彭宣维教授与大家讨论了语篇过程中“对()……(来说)”所引成分的信息价值及其相关形式和意义的系统关系;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金立鑫教授认为,普通话为典型的VO-OV混合语,主宾格与施通格的混合语,并讲述了这两种混合所带来的语法后果。我校

鞠玉梅教授从不同水平二语学术写作词块的使用特征角度,探讨了学研究领域论文写作中词块的使用与其结构和功能特征;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辉教授在二语简单句法与复杂句法加工的ERP研究中,分别讨论二语简单句法和复杂句法的研究。

论坛闭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洪明主持,本次论坛的召开,对我国多维视角下句法-语义-韵律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占磊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宣传部新闻中心 责编:乔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