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动态
热点动态

    【校友风采】因势成变 笃行致远——记我校文学院82级校友、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王修滋

     

    王修滋,1964年生,1986 年7月毕业于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中文系历任大众日报大众周末编辑部副主任、半岛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大众日报记者部主任、经济导报社总编辑兼大众报业集团编委,现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系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媒体的担当》等多篇业务论文,主编并出版《鲁企之魂》等多部专业著作,荣获中国经济报刊“经营创新奖”,采编的多篇作品荣获全国或省级好新闻作品奖。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期间,由大众日报主导并联合省政府新闻办、省贸促会共同主办的山东品牌走进世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成为中国馆引人注目的亮点。这个原本差点被取消的活动项目,经过出色的组织运作,出人意料地变成“山东荣耀”的光彩时刻,获得各方高度评价。王修滋正是这次活动的总策划、总指挥。处理这一类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常能独辟蹊径,迎来别开生面的转机。

    从新闻采编一线的优秀记者编辑,成为媒体第一方阵的管理者,王修滋善于创新,坚定沉稳,长于提挈纲维,又擅长整合资源,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他的很多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被当作媒体运行的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和学习。

              有理想有担当,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记录者

    1986年7月,王修滋大学毕业分配至大众日报烟台记者站,圆了从小以来的“记者梦”。

    走上工作岗位两个多月,就接到一个重大选题,要求他独立到烟台牟平区宁海镇采访,探究报道这个产值过亿元的“江北第一镇”发展致富的秘诀。他没有临阵胆怯,也没有畏难推托。在老站长的指导下,一篇洋洋5000余言题为《选贤任能拓出新天地》的长篇通讯,刊发在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有观点、有见识,而且文采斐然。报社总编辑读完报道,特别高兴地用“一棵充满希望的新芽”来评价这位新记者。可贵的是,这份饱满的工作激情,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这种初生牛犊的创新精神,一直保持至今。

    此后10年间,始终奋战在新闻报道一线。1986年隆冬时节,顶着海上七八级大风,坐船赶往长岛营救倾覆渔船的现场采访,写出感人至深的通讯作品《九丈崖作证》。后来,又在《青年记者》杂志发表业务论文,介绍采写经历和感悟,与同行交流,“欲捉‘活鱼’,须涉深水”,生动阐释深入采访与写好新闻之间的关系,让年轻记者们受益匪浅。

    关注民生,笔下有责任。到莱州走亲戚,偶然获知海水侵染已经严重威胁莱州沿海居民生产生活的线索,遂顺藤摸瓜,写出调查性报道《海水侵染威胁莱州》。稿件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有关方面随即邀请中科院专家专程前往莱州会诊海水倒灌,解决生态之困和民生之忧。

    主动请缨,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采访团,到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彝族聚居区实地采访,写出了一组五篇扶贫采访札记,并主动资助美姑县民族中学一名叫吉牛拉则的彝族少年三年之久。记者的新闻理想和责任担当,在他身上不断找到新的契合点。

    作为一名党报的记者,笔端就是旗帜。王修滋采写了一大批重大人物典型。与当时正在援藏的同事合作,采写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让孔繁森这位党的好干部的先进事迹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在周末部当编辑时,虽然并不承担新闻采写任务,又主动请缨,周末时间挤上公共汽车去济宁兖州采访沙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运库,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此篇报道成为刘运库被当作全国农村党支部书记好榜样进行广泛宣传报道的前奏。一心向党、老有所为的九秩老人于心潭,信念如山、甘于奉献的离休干部张星南的事迹报道,也都反响热烈。这些报道厚重稳健,又能打动人心,催人奋进,为这些典型人物更好地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高度的新闻敏感体现的是与众不同的新闻眼光。以整版篇幅推出了报道新中国第一部《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的长篇通讯,深情地记述了山东语言学者的孜孜矻矻。1999年采访昆明世博会时,除了有整版的特稿外,还开了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活动采用记者自采稿件的先例,此前惯例均是采用新华社播发的新闻通稿。

    编辑方面,同样匠心独运,屡于法度之中出新出彩。在周末部工作期间,主持编辑的《新视点》、《案与法》两个栏目,在大众日报进行的两次大型读者问卷调查中,都位列第一、第二位。编辑的稿件连续五年荣获山东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连续三年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担任经济导报社总编辑后,连续两年策划组织企业社会责任大讨论,每周关注一个主题,每期推出一个版,一年出版20多个版,不仅受到企业界高度关注,还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经济导报》年年被评为省优秀级报纸。在全省专业类报纸的评选中,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评定,年年都排在第一位。

               夯实发展底气,就要当激发活力的改革者

    31岁时,王修滋担任大众日报周末部副主任,成为一位年轻的媒体管理者。随后,参与创办半岛都市报并担任副总编辑、常务副总编辑。他努力推动改革,为发展营造氛围拓展空间。

    2000年12月,回到大众日报担任记者部主任,成为记者的“头儿”。10年的一线记者生涯,这位年轻的记者部主任深知记者甘苦。尤其是面对六七十位年龄相差悬殊的驻站记者,他选择了完善制度和立足服务的管理理念,让长期孤军奋战的驻站记者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记者部这个“家”的温暖。

    2001年5月,临危受命,赴经济导报社担任总编辑。经济导报社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濒临绝境。老干部众多,人员包袱沉重,人力结构失衡。债务缠身,发展资金几近于无,一度无米下炊。发展方向迷失,员工情绪低落,人才加速流失。最难的时候,连工资都没有着落。

    改革成为经济导报社的主旋律。担任经济导报“当家人”的近11年间,王修滋力度空前同时扎实稳妥地推进改革。首先,重新为导报定位,突出“理性、个性、公信力”的新闻理念,明确了打造一张“洋溢着现代时尚气息的财经类专业报纸”的战略发展方向。推行配套改革措施,实行机制创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分配能高能低,这些内容都被写入“导报文化十条”。曾有两位中层干部竞争失败下岗成为普通采编人员,一位中层干部下岗后又通过竞争重新上岗。进行体制转换,先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再行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大锅饭”,由此实现管理升级。这份深陷困境的报纸逐渐走出低谷,采编、管理、经营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突破。

    期间,又极具战略眼光创办生活类报纸《新晨报》,成功创办山东财经网。由此,经济导报报系形成两报一网站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母子型发展战略架构,实现了发展的良性循环。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经济导报社员工整体收入也保持了适度增长,职工切实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支持改革成为人心所向,不断深化改革成为导报报系的文化底色。

    随着导报报系走出低谷发展壮大,也培养出多位熟悉财经的优秀专业人才,后来为集团投融资板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成为导报改革成果的亮点之一。

    2012年3月,王修滋担任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他关于改革的一些思考逐渐上升到理论层面。在《向改革要和谐》、《分配是个大问题》等文章中,他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阐述了自己思考的结果。这些理念和建议,在集团内部引发热议与共鸣。

             新媒体时代前沿领跑,必须做善于思考的创新者

    当前,传媒业态流变迅急,一日千里。王修滋认为,媒体要适应当前的竞争发展,必须向大胆创新、前沿领跑者的角色主动转变。

    当前沿领跑者,要擅谋势,思路要出新。主持半岛都市报社编务工作时,主张着力打造新锐、客观、快捷、服务的特色,以尽快突破对手围堵的态势。报纸零售以令人惊讶的速度迅速打开局面,影响力也不断跃升。大众日报社青岛分社在当年工作总结中这样写道,“创刊只有一年零五个月的半岛都市报,发行量已达到22万份,加上有效发行率、社会口碑,均超过了青岛当地的三家同类报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士安在反复研究了各家同类报纸后评价说,“半岛都市报在青岛是一流的,最好的。”

    当前沿领跑者,还要善谋事,模式要创新。担任经济导报社总编辑期间,探索创办集团第一个地方版《今日青岛》,成功创办集团第一个行业版《质量在线》,莫不得益于此。对经济导报改造提升,在集团率先利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刊号资源创办《新晨报》,两报差异化定位,互相支撑,更是堪称模式创新的范例。

    努力打造新平台新载体,以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策划创办的“山东财经风云榜”,是山东省发起最早、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财经盛事。活动刚起步时,完全是一穷二白,像在一张白纸上做画。他成功整合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媒体、企业等多方面资源,顺利启动项目。接下来又成功联手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共同打造华彩盛装的颁奖典礼,迅速扩大品牌效应。在他任内财经风云榜连续举办了10届,以其严密、规范、权威、中立的形象,成为一个有广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活动品牌,其评选结果为国内外各大机构广泛认可。

    如今,传统媒体面临着创新转型的重大发展课题。从20岁刚出头就来到大众日报,王修滋对这张走过70多年辉煌历程的报纸充满感情,愿意为这张报纸的发展倾力付出他身体力行。2014年9月,由大众报业集团联合《财经》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发起主办的首届“齐鲁峰会2014”论坛,成为大众日报组织社会活动的新标杆。按照集团编委会安排,王修滋担任这次活动的总策划总协调总指挥。活动不仅有力扩大了大众报业集团的影响力,而且还为报社赢得近700万元的收益。今年9月份,他又作为总指挥,带领同事们成功策划组织举办了山东百年品牌走进米兰世博会一百周年系列活动,一举增收400万元。

    瞄准未来发展路径,大众日报推出自己的手机客户端,他为客户端的运行和改进提高,不断奉献着自己的“点子”。

    作为一位新闻人,王修滋说,正是在一路求新求变中,张扬着自己的人生情怀,丰满着自己的新闻理想,滋养着自己的产业抱负,其中虽难免困苦与波折,自己会一如既往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发布:安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新闻中心